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集

纳帕谷门口的“新买家”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来源:

  20113月底的旧金山纳帕谷,各个葡萄酒庄门口除了正在抽芽的葡萄树,就是零星出现的出售招牌,纳帕谷酒业协会相关协会成员略带神秘地谈论着来自大洋彼岸的新买家。

  让这些葡萄酒业人士如此兴奋的是,买家是家中国企业。此前很少有来自欧美以外的买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东北约60英里处的纳帕谷,有世界酒谷之称,星罗棋布的400多家酒庄,大多由18世纪以来从欧洲移民的酿酒家族开创并世代经营。

中国背景企业的收购缘起

  国际资本企业世诚投资(HONESTYGLOBAL)联合河南美景企业,在去年的9月,启动了对这个一百英亩大、年产量达到三万多箱(即三十多万瓶装)红酒的SILENUS塞勒诺斯酒庄的收购行动,并重新返聘了日籍时代的总经理ScottMeadows,继续经营酒庄的日常运营。

  但这只是中方投资人的第一期收购,花费大约一千万美元,于去年九月完成。

  目前在紧锣密鼓地评估、谈判阶段的是第二期收购,金额将达到四千多万美金,用以收购周边约三百英亩的葡萄种植园和酒庄,以增大生产量和庄园规模。

  塞勒诺斯酒庄的所有人BobWilliamson,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投资失败,因此不得不转卖给中国投资人。我们预计在第二期的收购计划中,将收购周边约三百英亩的葡萄种植园及酒庄,预计投资额将达四千多万美金。第二期收购已在洽谈中。世诚投资公司董事及中国区副总裁赵诣说道。

  小规模的酒庄规格,世代传承的家族工艺和职业经理人运营管理,是纳帕山谷的葡萄酒庄园们的统一风格。

  塞勒诺斯酒庄的经理人ScottMeadows曾经在苹果电脑日本分公司和国际广告公司工作,在日本的工作闲暇之余,他迷上了葡萄酒。不仅自己喝酒,藏酒,还研究起了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读到新世界酒品代表的纳帕酒在1976年,在盲测中打赢了旧世界酒的情节时,他无比激动地从日本回到加州,并开始替塞勒诺斯管理酒庄。

   幸好我有在日本的工作经验,大学又学的是日语专业。”Scott告诉记者。起初酒庄的一些员工都觉得含蓄礼貌的日本高管,和直来直去的美国工作人员之间沟通困难,也有一些原来的老员工内心有抵触情绪,因此选择了离开。1980年代,日本企业崛起,连纽约人引以为傲的洛克菲勒中心,裙楼也被来自日本的三菱房地产公司买走控股权。

   但是日本收购者也犯了不少错误,例如他们习惯于从本土派遣日籍管理人员空降到被收购公司,展开跨国和跨商业文化的管理,通常效果都并不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业务部主管合伙人关德銓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中国年会上说道。德勤在近日发布了日本企业在美投资白皮书,总结了一些中国可借鉴的经验,主要建议为:在不追求相等的经济投入和回报的情况下,绿地投资不像并购那样容易引起政治敏感的问题。

  然而,收购葡萄酒庄跟当年日本买家在曼哈顿街头一掷千金的买楼不同,酒庄价值的评估,更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

   评估酒庄的价值,不能只看酒庄的占地面积大小,美国河南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华明先生介绍,因为土壤结构是否符合葡萄的生长、是否具有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和地方镇政府的制酒许可、卖酒凭证等等,都非常重要。没有悠久历史的酒庄,在现在会碰到制酒许可越来越艰难获取的情形。

收购背后的谋略

   这轮投资,除了趁着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时,收购争取升值以外,我们也看到了收购的杠杆效应和延续项目的可行性。赵诣说道。第一轮收购的投行和审计师评估让公司感到,纳帕庄园的魅力,更在于它尘封的甘醇美酒、酒庄品牌、证照齐全等软性资产。

  为此,纳帕谷知名的RobertMondavi葡萄酒集团在中国选择了上海一家经销商进行代理销售。而中国美景公司则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九月份完成收购之后,先将成年红酒进口到中国,进行高端销售,然后在外方人员的帮助、支持下进行本地项目的开发。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前,加州的葡萄酒产量就有供过于求的趋势,危机更加速了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脚步。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DanielRosen说道。据英国一家国际红酒与白酒研究咨询机构的统计,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葡萄酒在中国的消费量增长了四倍,2009年销量达到626万升。

收购以后的跨国版图

  自金融危机以来,就有很多专业人士预言,成长起来的中国公司,会有收购美国公司、资产,进行跨国并购的意图和行动。

  纽约的Rhodium调查研究集团,发现2010年,全美共有50亿美金的中国投资,比2009年翻了一倍。进入2011年,并购的速度更进一步加快。并且全球并购的中国主体,越来越出现中国民营企业的身影。根据Rosen的介绍,在近年来的多起跨国并购中,民营企业大概占了在美收购主体的四分之三强,但是并购的金额来看,依然是大型国有企业独占鳌头。

  据了解,在美景企业该次收购的带动下,已有部分中国企业效仿到纳帕寻找可能被收购的酒庄。但是绝不是所有的并购都是一帆风顺的。能源、资源、IT行业类的收购并购,正在或即将遭遇新的政府审批方面的困境,也是不争的事实。并且,2010年总共有176个针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并购诉讼,相较于2009年的168起,又有所增加。比较典型的观点是认为收购估值过低,对投资人回报效果不明显。

  所以一直以来,中国公司在收购的迷途中,忘了多问几个问题:收购为了什么?收购以后怎么办?

   其实我们发现,我们的优势还是在中国本土市场,美景企业赵总说道,本身美国的本土葡萄酒销售并没有特别大的发展空间,从无到有再去扩展商超渠道等等,不是我们的强项。美景企业认为,当学习到纳帕酒庄酿造的精髓工艺之后,就能在中国建厂,从美国进口原浆原液,实现生产销售的一体化,为更大销售量的纯正葡萄酒产销做准备。

   中国企业家在这轮收购过程中,有令人欣喜的表现,第一就是他们会留任被收购方的美国管理层,延续本土管理。更为重要的,就是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今天的收购,是为了吸收更好的技术、理念、方法,并应用于中国本土市场,从而巩固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德勤的关先生谈道。

   现在的收购投资和并购后重组,我们都运用了投资方自有的充足现金流资金,不过未来为了扩大产量规模和建造原汁原味的庄园模式我们有更大的资本运作计划。赵诣补充说。

 

分享到: 更多
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所有评论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