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第17个“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选定每年国际儿童节的前一天做禁烟宣传,可谓用心良苦,意味深长。这是在提醒我们注意烟草对儿童的危害。然而,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在避免烟草对青少年的危害上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4月11日至12日,记者跟随一名15岁少年小刚,从重庆市南坪到解放碑等地,看到身着校服的小刚轻松地从大型商场里买到了香烟;近日,媒体又披露消息说,对青少年最有影响力三种人中的公众人物之一——王志文代言湖南省某烟草公司广告,遭到湖南省健康教育协会的强烈抗议;还有,在家庭和一些公共场所,青少年被动地吸着“二手烟”;以及在电影电视上,备受诟议的吸烟镜头仍然随处可见……
诸如此类不重视烟草对青少年危害的行为和现象,经年累月已经产生了深重的危害。据5月29日《中国社会报》报道,经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我国吸烟人口的最低年龄为19岁,到2004年已经整整提前了5年——14岁!这惊人的5年不仅是青少年身体健康不断遭受烟草损害的指数,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发展的标志:低龄吸烟已经成为青少年家庭失管、学校失教的表征,更是他们走向堕落、犯罪的端倪。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社会拉响了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让青少年们远离烟草的警报。
今年“世界无烟日”的宣传主题是:控制吸烟,减少贫困。很显然,对于“贫困”一词,我们不能仅从吸烟就是“烧钱”的经济层面上来理解,还应从因吸烟损害了身体健康造成疾病,再因病致贫和损害体质的角度来理解;还要从青少年由吸烟走向堕落,造成了思想意识上的“贫困”和人生发展上的“贫困”上来理解。家庭最担心的是下一代贫困,社会最担心的是青少年贫困,而所有的贫困之中是值得担心的是体质“贫困”和思想“贫困”。往这些深层次思考,我们对青少年的现状倍感忧心。
西谚云: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这话说的是教育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决定性作用。从文首罗列的事实来看,我们的“村庄”也正遭遇着“贫困”:杜绝青少年吸烟的规定虚设,没有几家商场的烟草柜台摆放“禁止中小学生吸烟”的标牌,违规者得不到严肃的处理;缺乏一个健康、有力的道德体系,明知吸烟对青少年有害,却无人上前制止,甚至成年人自己给他们做“榜样示范”,或者给他们“二手烟”;父母、老师等有责者也不够尽职,对孩子身上突然出现的烟味不够敏感,如果是有心者不会这样。如是种种,我们不得不承认,“村庄”的“贫困”正造就着青少年体制、思想上的“贫困”;而要让青少年“脱贫”,就得在上述诸方面下功夫。
5月29日的《北京青年报》以醒目的标题问:“谁给了你第一支烟?”笔者以为,在青少年吸烟问题上,我们有必要继续这样的拷问:孩子,谁给了你第一口烟(吸“二手烟”)?谁给了你第一包烟(违规售烟)?谁给了你第一次烟(误导吸烟)……这一串问题问下去,成年人和有关部门都有了关心孩子的责任。的确,我们就是要以孩子为中心建一个“村庄”,让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健康成长!